零售为基,技术驱动,品质口碑成就自营电商第一股
京东成立于1998年,并于2004年开始进入电商领域,目前已经发展成为自营电商第一平台,业务涵盖线上零售、物流、金融与数字科技等领域,汇聚近4亿用户,年成交额超过2万亿元,市场份额升至20%。公司线上零售业务主要分为自营与第三方服务。前者通过批量采购再零售的形式赚取商品差价,后者通过向第三方商家提供卖场、广告及物流等业务赚取服务收入。2019年公司实现收入5,768.9亿元,同比增长24.9%,调整后归母净利润107.5亿元,同比增长210.7%,调整后归母净利率同比提升1.2pct至1.9%。分业务来看,2019年自营业务收入5,107亿元,服务及其他收入662亿元,其中物流、广告佣金及日用百货销售是主要增长来源。
自营体系铸就壁垒,小程序挖掘微信流量红利
京东的核心优势在于自营体系下较强的供应链能力。截至2019年底京东与2.4万优质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,平台第三方商家数量也达到了27万,优质商品通过全国730个仓库(仓储面积约1,700万平米)与超17万配送仓储人员送达给消费者,物流满意度位列全国领先地位。供应链能力让用户感知到正品保障与快捷的配送服务,从而实现较好的用户体验,2018年京东的消费者净推荐值达21.8%,位居全国第一。此外,与腾讯的流量合作,使得京东以低成本触达海量用户。随着小程序普及度提升,叠加京东购物与京喜小程序对用户吸引力,京东获客效率持续提升,获客成本持续下降。
中短期:新用户与新品类拉开新一轮增长序幕,效率提升打开盈利空间
用户方面,1Q20京东年化活跃买家达3.87亿,过去12个月净增近8,000万用户,其中超过70%来自于下沉渠道。在京喜和京东主站的双轮驱动下,公司渠道下沉预计持续带来新用户。新品类方面,京东非带电品类持续保持快速增长,日用百货类收入过去五个季度增速持续提升。规模增长叠加技术驱动公司盈利空间逐步打开,2019年京东商城运营利润率达2.5%,同比+0.9pct,1Q20进一步提升至3.2%。从净利润空间看,2019年公司净利率2.1%,相较其他可比公司平均值3.2%,相较亚马逊4.1%还有提升空间。
长期:技术沉淀中台化能力,供应链赋能孕育第二增长曲线
京东自2017年开启第二轮技术研发期,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技术与供应链场景结合沉淀出中台化技术能力(智能供应链平台入选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)。目前,京东已形成近百套多场景、可快速对外赋能的解决方案,并在2019年实现三位数增长。着眼长期,新技术将带领全行业实现智能化,释放上万亿增量空间,京东有望借助行业红利实现第二次增长。
投资建议
我们预计2020-2022年公司调整后归母净利润将达到137.7亿元/188.2亿元/234.5亿元,分别同比增长28.1%/36.7%/24.6%。考虑到公司在电商行业的竞争力、中短期新用户与新品类所带动的增长与效率提升、长期技术赋能空间,我们认为京东的合理市值约为8,646亿港元,约合1,116亿美元,对应港股每股278港元,给予买入评级。
风险提示:宏观及政策监管风险;行业竞争加剧;关联交易;疫情影响。
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:天风研究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和讯网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